KPOINTS的基本结构
一个典型的KPOINT文件结构如下:
1 | K-POINTS |
※ 第一行:K-POINTS文件的标题,可随意取,但不可以没有;
※ 第二行:0代表自动生成K点;
※ 第三行:网格的生成方式;
G-以gamma点为中心生成网格,M-原始的Monkhorst-Pack网格
※ 第四行:在xyz三个方向上生成对应数目的K点;
▪ 对于原子或者分子的计算,K点取一个gamma点即可(1 1 1)
▪ 对于板状结构(表面)、体相体系,则需要适当增加K点
▪ 若需要使用ISMEAR=-5来进行j精确计算,则需要改成2 2 2或3 3 3
※ 第五行:S1、S2、S3,一般保持0 0 0不变。
其他slab或体相材料的K点选择
考虑K点数量与该方向上基向量a的乘积:
※ ka~ 30Å,对于d带金属;
※ ka~ 25Å,对于简单金属;
※ ka~ 20Å,对于半导体;
※ ka~ 15Å,对于绝缘体;
晶胞的延伸对于K点设置的影响
如果选取的晶格空间在某个维度上延伸了N倍,那么该方向上对应的K点数就应当除以N。
这是因为倒易晶格矢量和实际晶格矢量之间存在倒数关系,即选取的晶格越大。倒易空间中对应的晶格越小。